学校新闻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学校新闻

创新思维赋能发展 凝心聚力提质增效  ——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举办 2025-2026 学年第一学期中层干部学习班

为进一步提升中层干部的理论素养、战略思维与创新管理能力,推动学校在新学年实现扩容提质增效的跨越式发展,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于8月27日至 29日举办 2025-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层干部学习班。全体校领导、中层干部齐聚一堂,通过专题报告、政策领学、交流研讨等丰富形式,以创新思维为钥,共探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。

创新思维筑牢发展根基

校党委书记卓光琳在开班仪式上作动员讲话,深刻阐述了本次学习班的核心目标: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,以系统观念统筹全局工作。他强调,面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学校 “扩容提质增效”的新形势,中层干部需实现“三个适应”——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、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需求、适应个人成长进步需求,以“空杯心态”从休假状态快速转入工作模式,在学习中凝聚共识、在实践中突破创新。

3c4a4ff86556af9f644ed26d54b8a7f4.jpg

随后,中山大学郭小聪教授以《民办高校领导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》为题作专题报告。报告围绕 “新时代高校管理为何要创新”“创新思维的内涵与特征”“创新思维在高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”三大核心板块,以生动案例解析创新思维的五大特征,即敏锐性、灵活性、独特性、变通性、多样性。

郭教授特别强调,民办高校需跳出传统教育惯性,在人才培养上聚焦 “知识工人”培育,在管理上融合 “聚焦思维”、“发散思维”、“嫁接思维”与 “逆向思维”。郭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沉淀,又有实例分析,为学习班成员在解决实际工作的难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。

政策深学强内功

8月28日上午,学习班聚焦政策解读与制度学习,为干部队伍 “充电赋能”。培训与校企合作处周德煌处长、信息工程学院朱红善院长分别从不同维度解读《广东省“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”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 (2025-2027年)》,为破解学校“两翼”发展难题、推进学校培训品牌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思路、办法和举措。

财务处黄宇珊处长详解“校院两级财务预算管理制度”改革,赋予二级学院更多自主支配权,同时强调“预算即计划”,经费使用要与工作目标紧密挂钩。人事处吴小丽处长讲解了招聘录用、职称评聘、绩效考核等人事管理核心制度,为师资队伍建设划定规范与方向。

学习班还就《广东省高等教育“迎峰计划”工作方案(2025—2035年)(第二次征求意见稿)》进行了学习讨论。

通过政策深学,干部们进一步明晰了省级战略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,为精准对接政策红利、破解资源约束提供了行动指南。

交流研讨聚智慧

在交流发言环节中,各部门、学院负责人结合部门工作实践,分享创新成果与新学期规划。

钟新波副校长在点评总结中指出,本次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政策、碰撞思维、交流经验,达成三大共识:一是规范是创新的前提,干部队伍需以财务预算改革、人事制度优化等规范化管理为基础,确保学校扩容提质增效行稳致远;二是创新是突破的关键,如今年暑假组织的新生家访、新专业的布局等,均体现 “跳出传统思维找方法” 的成效;三是执行是成果的保障,需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具体举措。

刘永钦副校长指出,新学期需重点攻坚三项任务:一是跨校区协同管理,针对东区启用后的教学调度、后勤服务等,需建立“条块结合”机制,确保教学、管理无缝衔接;二是办学能力评估筹备,各学院需对照指标完善佐证材料,以评估倒逼内涵建设;三是将校园安全放在首位,全员动起来,做好“两热”防控。

锚定目标勇毅前行

朱金龙校长在总结中全面回顾了学校 2025 年的工作成果,用“全面跃升、多点突破、亮点纷呈、成绩突出”概括学校发展态势。他指出,学校在“扩容提质增效”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:招生规模上,学校在13个省份共录取2848名新生,多数省份录取分数继续保持高位,录取质量和规模创历史新高;办学条件上,学校实施扩容计划,有效办学面积达到 26 万平方米,学校办学容量已经达到8000人规模办学要求,继续加大教学投入,本年度投入超 1500 万元用于教学设备更新与实训室改造,学校教学实训平台全面升级;办学质量上,学校1+2+3+N综合育人课程体系全面迭代升级,学校技能节、校园文化节等教育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,1+1+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取得成功,教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;治理体系上,推行二级学院经费包干制,实现人权、财权、事权下放,激发基层办学活力。

针对未来发展,朱校长提出“四个意识”与“四个坚持”:

树立危机意识:在高等教育大众化、公办学校扩容的背景下,民办学校需以内涵建设突围,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优化、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升核心竞争力;

强化创新意识:以“迭代思维”推动 1+2+3+N 育人体系升级,以“组合思维”嫁接跨界经验,如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校园服务,以“精准识别”捕捉政策机遇;

增强品牌意识:从家访工作到临床学院建设,将每一项创新实践打造成精品,通过社会口碑与显示度提升学校影响力;

提升战略意识:立足学校发展定位和未来5-10年发展目标,提前谋划 2026 年工作,以长远眼光培育潜力项目。

同时,他要求全体干部坚持系统观念、问题导向、创新思维、真抓实干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,在跨校区管理、办学能力评估、新专业建设等重点工作中突破攻坚,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( 初审/叶莉婷  复审/刘玲  终审/朱金龙)

附件

    没有了